中国文库 - 哲学社会科学类· … …,甲 F 一 → E主丑 中国λ民大学出版性 皇且豆豆 雷学桂毒"擎羹 一一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CF卷〉 方立天著 中国人民大学副黯槛 国书在眼编目(CIP)罐罐 中国佛教哲学要且/肃直天署一北京g 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2005.1 {中国主库) ISBN 7-300-06256-3 1.中... •• ñ… 皿.佛敏哲学-研究-中国 IV.B94 中国脏本回餐馆CIP敏帽核字(2004)串143000号 责任蝙鼻:李抱挥 整体设计.萌涌 责任印制董主权李博 申国佛教哲学要义 E回回国Fo如1021回国Vo町i 方主天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hltp:llww响.crup.com.cn 北京中关衬大街31号 邮编, 100080 三嗣市宏远印刷有限母回印刷 精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经销 2005年l月第I版 2005年I月第l次印刷 开本, 880毫未x 1230毫来 1/32 印张, 41.125 宇敏I 915于宇印敬, 1-4500 ISBN 7-300-06256-3 定价2届.00元(金二册) 目录 第一编总 论 小冒l (2) 第一章 (4) 第一节中国佛教哲学的界说 (4) 第二节 中国佛教哲学形成的途径 (9) 一、翻译经典 (9) 二、讲习经义 (13) 三、编撰佛典 (16) 四、判教创宗 (19) 第三节 中国佛教哲学形成的根源 (20) ---………---.. -P--"' ~ 中国楠'民'筝'思义 一、地理环境 (23) 二、自然经济 (23) 三、政治结构 (25) 四、文化环境 (27) 第=. | 中国佛截蕾挚的历血泪蜜 (32) 第一节 "格义"式哲学的产生 (32) 第二节玄学化哲学的流行 (37) 第三节学派哲学的兴起 (42) 第四节宗派哲学的繁荣 (46) 第五节心性管学的合流 (50) 小结 (53) 第三窜 | 申圄佛敏窗学的思想体慕 (55) 第一节 中国佛敏哲学体系的思想元素 (55) 一、人生论哲学 (56) 二、宇宙论哲学 (58) 三、实践论哲学 {ω) 第二节 中国佛教哲学体系的多囊联系 (61) -、层次和核心 (61) 二、内部联革 (62) 三、外部联革 (64) 第三节 中国佛被哲学体系的内外作用 (66) -、内部作用 (67) 二、外部作用 (68) .-目--,四景 \ j-4 第二编人生论 IJ、苦l (72) 第四章 (76) 第→节惊世骇俗的新型人生哲学 (77) 一、"实理"与"根要" (78) 二、质疑与挑战 (80) 第二节报应说的新论证 (84) 一、报应的根源 (84) 二、报应的方式 (88) 三、报应的主体 (92) 四、报应的性质 (95) 第三节轮回说的新阐发 (97) 一、六道轮回与魂归幸山 (98) 二、十界互具与刻刻轮回 (102) 三、轮回与持戒,轮回与心念 (104) 四、对儒家反轮回说的回应 (106) 第四节 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特色 (109) 一、因果报应论的哲学内涵 (110) 二、因果报应论的社会功能 (111) 三、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思想 特色 (113) 第五章 | 申国佛教的神不灭论 (117) 第一节令人困惑的重大哲学问题 (118) 一、两个问题的对立见解 (118) ------ --<-----.. ~ ~ .主/中国佛敏誓华要义 二、中国佛教的一般回应 (120) 三、形成分歧的深刻原因 (122) 第二节神灭与神不灭的论争 (122) 一、论争的开展 (123) 二、论争的激化 (124) 三、论争的高潮 (127) 第三节 "神"的意蕴与神不灭的论证 (130) 一、"神"的多重意蕴 (130) 二、神平灭的系统论证 (133) 第四节佛教神不灭论与中国固有思想 文化 (139) ! 第六章 中国佛教涅魏观念的演变与发展 (148) 第一节印度佛教涅架学说略述 (149) 一、部派佛教的两种涅樊说 (149) 二、中观学派的涅赞与世间无差 别论 (150) 三、《大般涅赞经》的涅赘四德说 (15t) 四、唯识学派的涅赘即真如离 障说 (152) 第二节汉、魏、晋时代的涅架思想 (154) 第三节南北朝的涅架师说 (158) 第四节隋唐佛教宗派的涅磐论 (160) 第七章 | 申国佛教对于喃"的涵义的转缺 与拓展 (164) 第一节印度佛教佛身论略述 (164) .句号 、 B 晕 \-F-e 一、从一身说到~身说 (165) 二、从一佛说到多佛说 (168) 第二节中国佛教对于"佛"的涵义的中 国化诠释 (169) 一、体道者是佛 (170) 二、"周孔即佛,佛即周孔" (171) 三、佛是人格神 (172) 四、"法即佛"和"理者是佛" (172) 五、天台宗的"六即佛"说 (174) 六、禅宗的"如何是佛"说 (177) 第三节 中国佛教对于佛身的创造性 阐述 (184) 一、隋唐前的法身观 (184) 二、〈大乘起信论》的三身理论 (188) 三、天台、华严、净土、禅诸宗 的佛身说 (190) 第八章 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 (199) 第一节印度佛教净土说略述 (199) 第二节弥勒净土信仰的兴衰 (203) 第三节弥陀净土思想的歧解 (205) 第四节唯心净土观念的流传 (210) 第五节人间净土思想的倡导 (213) --6一 / 中国情量警学要斗义' 第三编心性论 (220) 小弓l |印度胁性论思想概述 第九章 (228) 第一节小乘佛教的心性说 (229) 一、心识说 (229) 二、心性染净说 (233) 第二节大乘佛教如来藏系的"一性 皆成"说 (238) 一、菩提心 (240) 二、如来藏 (241) 三、佛性 (245) 第三节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五性 各男Jj"说 (252) 一、种性与阿赖耶识种于 (253) 二、五种性说 (256) 第四节如来藏说与阿赖耶识说的调和 (261) 第十章 | 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 (267) 第一节 "心"范畴的展开与关联 (268) 第二节 "性"范畴的展开与关联 (273) 第二节合论 (278) 第十-章 |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 (284) 第一节佛性学说的探索与分歧 (284) 一、佛性的意义 (285) 二、佛性的有无 (290) .-目,自--录飞\,1. 三、佛性的本有始有 (291) 第二节关于阿赖耶识的歧解与争论 (294) 一、阿赖耶识真妄辨 (295) 二、阿赖耶识与佛性 (296) 第三节 真心本觉的提出一与阐扬 (298) 第+=章 |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 (304) 第一节三法无差 (305) 一、心无差 (305) 二、众生无差 (307) 三、佛无差 (307) 第二节三因佛性 (308) 第三节相对种与同类种 (310) 第四节性具善恶 (312) 一、善性恶性本具不断 (313) 二、"性具之功,功在性恶" (315) 三、贪欲即是道 (316) 四、理毒性毒之争 (318) 第五节无情有性 (320) 第十三章 |华严寒的自性消净圆明说 (327) 第一节明佛种性 (328) 第二节 自性清净圆明 (332) 第三节元住心体 (335) 第四节真心即性 (339) 第五节 自心为不动智 (342) 第十四章 |三论、雄识和密诸察的心性论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