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 img

攝論學派研究 (v1) PDF

327 Pages·2006·28.018 MB·Chinese
by  聖凱
Save to my drive
Quick download
Download
Most books are stored in the elastic cloud where traffic is expensive.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a limit on daily download.

Preview 攝論學派研究 (v1)

南北嗨i佛放学派研究 凯著 系列 才本 咆仑 7 ?趴 在什 失4 一 宗敬文化lB 版机 填补了撮论研究的空白与不足.对整个船只学白发展虫中国佛撞史的深入了饵' 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一黄心JII{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葡所快} 作者提出的"解脱诠释学'概念.有利于对佛教敏义诠籍的准确理解.有一定的筒a. 一一植字翻 l北京大学哲学系植攫} 我以为.一个青年法师能写出如此优秀的论文,是学术界的骄傲.也是佛教界的事'监. 一一方立天 4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数授1 其功夫之深.参阅资料之广a 考察论证问噩之细密,结论之中齿,皆超出我之想象. 一一幅髓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慧研究所研究员1 达到了当代国际佛学研究的一班水平,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一幢 具 l四川大学宗敏研究所敏搜} 多发前人来发之新见.是近年来佛教研究领蜡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一一方广锢(上海师菇大学哲学系数搜} 南 栋 北 朝 , 佛 份υ 教 学 号 派 研 究 M 系 列 m 圣 衍 凯 著 究 · 一 & 京 段 史 化 刷 版 社 序一 佛法东来,传入中国,落地生根,百花齐放,其中瑜伽行 派的唯识学,以三大翻译家一一菩提流支、真谛、玄类为中 心,形成了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唯识宗。 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及义学绪儒 十余人奉宣武帝之命,于洛阳翻译《十地经论),至永平四年 完成。其后,因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之弟子间,见解有异, 于是分为相州南道、相州北道二派。地论南道派一直流传 至隋末唐初,对华严宗的兴起,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摄论学派是以研究与弘扬真谛(499 - 569)所传的唯识 学为中心,其所依典籍主要是以无著《摄论》及世亲《摄论 释》为主。北魏佛陀扇多亦曾译出《摄论),但未翻译世亲的 释论,故其译本流传不广。而真谛一生译经事业颇为曲折 坎坷,其弟子辈曾立誓弘扬其学,亦颇受排挤。后传往北 方,才得以广为传布口 玄樊从印度回国后,欲翻译十大论师的《唯识三十颂》 注释,后来接受窥基的建议,以护法为主,于是揉译成《成唯 识论》。这样,中国的唯识思想逐渐转向以《成唯识论》为中 心,历代传承不绝。 我在香港能仁书院求学时,师从罗时宪教授、李润生教 序 授学习唯识,对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均有涉猎。回到新加坡 后,一直在莲山双林寺从事寺务管理、殿宇修复工作,无法 对该学派作深入探索,不免遗憾。 1 莲山双林寺第一任住持贤慧法师,饭依中国福建省怡 山西禅寺重兴祖微妙禅师,故双林寺以怡山西禅寺为祖庙o 福建另一名刹福鼎瑞云寺,与西禅寺历史渊源深厚。清末 民国年间,瑞云寺智水法师得法于怡山长庆寺(即西禅寺) 妙湛老和尚,并主持怡山法席数年。圣凯法师传承福鼎瑞 云寺的派系,与我可谓同脉相承o 2(XX)年夏天,圣凯法师有缘到新加坡弘法,来双林寺小 住,参加梁皇法会,并为信徒开示佛法义理,遂与双林寺结 下深厚的法缘。 圣凯法师为人谦虚、豪爽,深入经藏,笔耕不辍,对当今 佛教界与现实社会,常作正义执言。他开示佛法,深入浅 摄 论 出,幽默、风趣,深受信徒的爱戴。双林寺是新加坡最古老 学 黯 的寺院,荷担如来家业,惟于十多年来,集中精力于修复工 研 程,以至在文化、弘法方面着力不够。最近这几年,幸得圣 究 凯法师之助,双林寺方致力开展文化、弘法工作,开办讲座, 创建网络,并充实图书室藏书等。 2005 年 7 月,得圣凯法师惠赠其博士论文,厚重充实的 一大册,细阅之下,喜见在法师的著作中,印证了自己当年 的想法,心中无比欢欣赞叹。法师对南北朝佛教学派研究 深入,撰有《南北朝佛教学派研究系列),(摄论学报研究》为 系列之首,现拟刊布流传,以飨十方。好事当共裹,土人上 谈下禅老和尚乐助付梓,尚祈佛日增辉,圣法流布,大众同 沾法益。 帷俨 2006年 2 月 26 日 于惭加址莲山跟林寺.著宜 s 序二 前段时间在撰写一篇关于2(XX)年至 2剧年宗教学研 究影响力评估的论文。论文是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 学研究评价中心"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对近几年来我国宗教 学研究的热点、动向及学者、论文、著作、期刊的影响力进行 简要评析。在该篇论文"2000- 2(则宗教学在口回立发文 最多的前 50 位学者"一栏,圣凯法师名列其中,且居第五 位。虽然论文数量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但足见在这段时间 里圣凯法师笔耕之勤。 圣凯法师是位出家众,原毕业于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 2<XX>年考取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硕士生,2002 年提前攻博, 2005 年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在南京大学攻读硕、 博士学位期间,圣凯法师研读了大量原始佛典及中外哲学 原著,打下了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并撰写了不少具有一定影 响力的著作和论文,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中第一个被 推选为"创新人才",其博士论文亦获得"创新人才"专项基 金赞助。 圣凯法师的博士论文以《摄论学派研究》为题,在我国 以往的佛学研究中,南北朝诸学派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而 摄论学派更是其中一个涉及面较广、研究难度较大的一个 序 课题。圣凯法师从研读原著入手,搜集了大量原始资料,又 -- 发掘不少敦煌文献及日本僧人著作中有关摄论学派的著述 与资料,在对如来藏思想与唯识学、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等 8 等进行了认真细密的比较研究、揭示其特质与异同的基础 上,又注意吸收西方语言哲学、现象学等研究成果,对摄论 学派的思想进行了现代诠释。通过比较研究,对提论学派 的代表人物真谛思想进行较深入的剖析与论述,指出真谛 的思想是妄心向真心的过渡,是一种"中间路线..而其基本 立场仍是瑜伽行派的。 对于唯识古、今学异同之探讨,对于摄论学派思想的解 读,对于真谛思想的剖析等,论文都颇具新意,获得评阅专 家和答辩委员们的一致好评,有七位专家给论文予"特优" 的评价。国内佛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如黄心 j" 、楼宇烈、方 立天、杨曾文、陈兵、方广错、麻天祥等教授在他们的学术评 据 论 语中都对论文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认为"文章体 学 源 大患精、析理透彻,逻辑严密,新见迭出,达到当代国际佛学 研 研究的一流水平"、"填补了摄论研究的空白或不足"、"是近 究 年来佛教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优秀论文"等。 当然,专家们对于论文的评价多少带有鼓励新进、奖掖 后学的成分,丝毫不表示论文已经很周密、很完善,相反,由 于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其中的一些资料、观点或论 点等,随着各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今后可能都会有一个不 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这几乎是学术研究中一个带规律性的 东西,因此,真诚希望圣凯法师把这一研究成果作为新的起 点,在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再"闭关"几年,对整 个南北朝学派做一个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论文付梓之前,圣凯法师要我写个序,道对圣凯法师及 其论文的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一一是为序。 赖永海 4 丙戌年春于南京大学 内容提要 本文依"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的方法,以唯识古学 与今学的比较为中心,对摄论学派进行整体的研究。我们利用电脑 检索《大正藏),并且整理日本佛教文献与敦煌遗书中的摄论学派资 料,发现灵润、道基、智摄的著作,考察摄论学派的发展史迹。 我们对真谛的思想定位为"从始人络之密意..在虚妄与经验层 面,则是纯正的瑜伽行涯的"阿黎耶识缘起..则是属于"始教"在转 依的果位上,其主张"相性融即"、"智如不二"与护法一玄类系所主 张"相性永别"、"智如为二"明显不同,则是具有"终教"的特点。真 谛的思想是妄ir."派向真心派的过渡,是一种"中间路线",但是其基 本立场仍然是瑜伽行派。真谛的"识界"并非是《起信论》的真妄和 合识,但是真谛的佛学思想最终必定能够走向《起信论),这是其思 想的内在必然发展趋势。 在心识论方面,真谛继承"一种七现"的"一心论"而提出"一意 识论..主张阿陀那识即是染污意:唯识今学强调别体别用的"诸识 差别",区分阿陀那识与末那识的不同。真谛从种识不分的立场,主 张种子是假而无体,阿黎耶识是实而有体;而种子的相续即是阿黎 耶识的相续,而不承认种子生种子。护法一系从诸识差别的立场, 主张种子与阿黎耶识都是实有的=建掏了种子生种子的异时因果与 种生现、现熏种的同时因果。 在影像门唯识方面,唯识古学从"无相唯识"的立场出发,主张 内 容 分别为因,虚妄为果,虚妄分别通依他性与分别性,强调"识境同一" 提 的r层心理结构。唯识今学从"有相唯识"的立场,强调虚妄与分别 要 不同体,分别为能缘的依他起,虚妄为二取的分别性,因此必须有两 层心理建构,所以"虚妄分别"只是指依他性。唯识古学以"虚妄分 别显现"诠释影像门唯识理论,世亲依"识转变"建立了整个唯识体 1 系。在认识论,唯识古学强调心识生起时,心识无义但显现为义,或 "似现为义",显现即是执取;唯识今学强调心识与心识所显现的影 像是"有所得..凡夫执"似义"为"义"于是现起分别性。 在三性三元性思想,真谛是继承与综合"尘识理门"与"染净通 门"的三性思想,而唯识今学是继承"情事理门"的思想,从而有不同 的展开。真谛与安慧都以八识为能分别,而护法则强调第六识、第 七识为能分别E而且,护法主张见分、相分同属依他性,真谛、安慧则 无此义。真谛以分别性、依他性无所有而所呈现的同一无性,即是 真实性,因此三性是-;护法系主张于依他性上远离分别性,即是真 实性,因此三性彼此有分际,不可混同。唯识今学强调"假必依实" 的"他性空"分别性是"元 而真实性是"空性"飞,困此"空"与"空性"是有绝对区别的。真谛是站 摄 论 在"性相融即"的立场,主张"空"是否定的对立同一,分别性无相、依 学 ‘他性元生都加以遣除,空与空性是同一的。同时,真谛主张分别、依 报 研 他同一元性即真实性,坚持"一切诸法同一无性",三性为安立谛,三 究 元性为非安立谛,三性同时也是三元性。而唯识今学强调"三元性 不离三自性",这是在三性之外说三元性,二者不能相即。唯识古学 主张二重二谛,窥基则主张四重二谛。 真谛在果报黎耶、种子黎耶之外,提出"解性黎耶"、"阿靡罗 识",通过模化如来藏"我"的色葱,融摄如来藏与阿黎耶识两系,解 诀瑜伽行派的内在矛盾与困境。从解脱论来说,阿摩罗识即是境智 元差别、智如合一、如如智、转依z从实践论来说,建立"方便唯识"与 "真实唯识"(或"正现唯识")的实践次第。 在佛性思想方面,唯识今学主张"五性各jlJ"与"密意一乘飞提 出"理佛性"与"行佛性..真谛主张"一性皆成"与"究竟一乘"。 在转依思想方面,唯识今学重视转依的认识论意义,其思想的 重点在于"所依转变";强调种子与阿黎耶识都是实有的,所以转舍 与转得的"转变",正是阿黎耶识的体之"用"的变化,而其体并没有 变化。真谛的"中间路线"在转依思想上有所体现,他一方面以闻熏 习来阐明认识论意义的转依,即减舍杂染习气,增长闻熏习,即是所 g 依转变;另一方面,真谛以解性黎耶、阿摩罗识、四德种子等,来诠释 存在论意义的转依,即转阿黎耶识为阿摩罗识,这是自我存在的基 体的全然的改变状态。 摄论师由于受地论学派的影响,以"一心二门"来诠释心识论: 而且以真妄、体用、本末等思想来理解三性,出现两种形态的三性思 想。我们认为"九识"说是北地摄论师所提出的。摄论师逐渐背离 了瑜伽行派的立场,而与"真常唯心"系合流,强调以佛性为中心,以 "佛性"诠释"十胜相",完全是以如来藏缘起来解读《摄论),这是摄 论学派中国化的核心体现。 最后,我们指出真谛的"染净二分依他"是"立体式"的理解,分 别性与真实性的转换是非连续的z而《起信论》强调平面式的"一心 二门",阿黎耶识与法身之间的转换是连续的,这是二者的不同口同 时,我们发现佛教存在论是一种"过程ι在论..切在在建构于"过 程"与"关系"中,如来藏、阿黎耶识、法身、法界等都是一种动态的存 在,而不是"批判佛教"所说不变、无差别的"基体..这些绝对观念是 与"空性"紧密相连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整理、发现一批摄论师的著作与零星资 料;在方法论上,提出"综合式研究方法"与"解脱诠释学",以阿黎耶 lR、缘起、影像门唯识、三性三元性、佛性、一乘、三乘等思想为中心, 对唯识古学与唯识今学进行比较研究。本文指出,真谛的思想是妄 心派向真心派的过渡,是一种"中间路线",但是其基本立场仍然是 瑜伽行派;而且在重视经验内省以及心理分析的诠释模式下,唯识 今学的发展则是必然的。同时,本文以语言哲学、存在哲学、现象学 对唯识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对"批判佛教"进行很好的回应。 关键词z真谛、摄论学派、唯识古学、唯仅今学、如来藏、解脱诠 释学 内 容 提 要 3

See more

The list of books you might like

Most books are stored in the elastic cloud where traffic is expensive.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a limit on daily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