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ook img

新文学 新学术:燕京大学国文系的文学教育研究(1919-1937) PDF

121 Pages·2018·4.258 MB·Chinese
Save to my drive
Quick download
Download
Most books are stored in the elastic cloud where traffic is expensive.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a limit on daily download.

Preview 新文学 新学术:燕京大学国文系的文学教育研究(1919-1937)

2018 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分类号: 学校代码: 10269 密 级: 学 号: 51152901225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新文学 新学术——燕京大学 国文系的文学教育研究(1919-1937) 院 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 中国现代文学 指导教师: 凤媛 副教授 学位申请人: 王宏艳 2018 年 5 月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Degree of 2018 University code: 10269 Graduate code: 51152901225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Title: New Literature and New Academy——On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Department In Yenching University from 1919 to 1937 Department: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Major: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search direction: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 Feng yuan Candidate: Wang Hongyan May,2018 王宏艳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 杨扬 教授 上海戏剧学院 主席 刘晓丽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李丹梦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汤拥华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魏泉 副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学界掀起了民国大学“文学教育”研究热潮。但是研 究对象大都是民国时期国立大学,而较少涉及基督教大学。而笔者认为民国时期 的基督教大学的文学教育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国立大学的文学教育,基督教大学 的文学教育改革除了追求教育的现代化,更多的是为了实现基督教大学的“中国 化”目标。 因此,本文将以民国时期著名的基督教大学——燕京大学的国文系为研究对 象,通过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校园刊物等内容的梳理,再现燕大国文系课程 体系的创建过程,结合燕京大学特殊的基督教大学背景进一步探究 1919-1937年 间燕京大学国文系的文学教育。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 现状,并对本文使用的概念“文学教育”做了界定。 第一章主要介绍燕京大学国文系文学教育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二章主要从课 程设置和校园刊物两个方面来介绍燕京大学国文系“领风气之先的新文学教育”。 为了应对国内的民族主义浪潮,谋求“基督教”和“新文化”的共存,燕京大学 国文系率先设立了“现代文学部”,开设了一系列新文学课程,构成了“现代文 学”学科最初的面貌。随着时局的变化,国内的非基督教浪潮逐渐平息,加之南 京国民政府主张提高大学的学术研究,燕京大学国文系出现了文学教育的学术化 转向。第三章将从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两个方面介绍燕京大学国文系“文学教育 的学术化转向”。 结语部分通过对燕京大学 1919-1937 年间国文系文学教育情况的总结分析, 指出在新文学作为一种“知识”在大学课堂被确立的过程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新文学学院化诉求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学术专业化要求之间存在固有的矛盾。正是 这一矛盾使得新文学教育在起步阶段举步维艰。但是燕京大学国文系在新文学进 入大学课堂上的尝试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为后来新文学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燕京大学 文学教育 基督教 新文学 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innovation on “Literature Education” began to upsurge among the Chinese Department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But reseachers always took national universities as examples rather than the Christian universities. Different from national universities, Christian universities were working on more than just the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More importantly, they devoted themselves into achieving sinicization. Taking Yenchi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essay will first look back at how the curricular system of Chinese Department came into being by going through the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faculty, the student journals and so on. Secondly, taking the Christian background of Yenching University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essay will further discuss the Chinese literature education of Yenching University’s Chinese Department from 1919 to 1937. This essay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will introduce the reason why the topic was selected, the meaning of this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Besides, it gives the definition on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Chapter One, this essay present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Department’s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Yenching University. In Chapter Two, this essay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Yenching University was thought to take the lead in New Literature Education by studying its curriculum and the student journals. To cater to the nationalism and seeking coexistence of Christianity and China’s new culture, the Chinese Department in Yenching University was the first to set up the ministry of modern literature, offering courses on China’s new culture, which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ototype of the curriculum on modern literature. Later, with the ease of Anti- Christianism and the support from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Yenching University began to be more academic. In Chapter Three, the essay will further explore the academ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Yenching University by looking through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faculty. In the end, the essay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Yenching University from 1919 to 1937. It is found that there was inherent I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ontradiction between academicalization of new literature and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movement of new literature education to move on in its early stage. KEY WORD Yenching University, Literature Education, Christian, New Literature III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绪论 .....................................................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 1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3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3 第一章 燕京大学国文系文学教育兴起的历史文化背景 ........ 16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大学文学教育——以国立北京大学为例 .......... 18 第二节 民族主义浪潮下的自我调适 .............................. 23 第三节 传统而孱弱:创校之初的“国文部” ...................... 31 第二章 领风气之先的新文学教育 .......................... 33 第一节 初成体系的新文学课程 .................................. 33 第二节 师生互动中的新文学教育——以《燕大周刊》为例 .......... 38 第三节 校方的期待:“基督教”与“新文化”共存 ................ 45 第三章 文学教育的学术化转向 ............................ 50 第一节 丰富多样的“文学研究”课程 ............................ 50 第二节 学术的规训——从新文学作家到古典文学学者 .............. 54 第三节 校方的期待:从“中国化”到“学术化” .................. 58 结语 .................................................... 69 参考文献 ................................................ 74 附录一:《燕大周刊》目录 ................................. 82 附录二:燕京大学国文系毕业论文目录(1919-1951) ........ 107 后记 ................................................... 112 IV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起 笔者在查阅燕京大学的相关史料时发现,燕京大学曾于 1922 年设立“现代 文学部”,开设了“国语文学”“文学通论”(应为文学讨论)“习作和讨论”等新 文学课程,与“古典文学部”共同构成燕京大学的国文系。但是在 1925 年,燕 京大学又取消了“现代文学部”,但是之前建立的新文学课程体系还是保留了下 来。学界一般认为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最先是在 1929 年的清华大学,杨振声和 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校方的支持下开设了“中国新文学研究”“歌谣”“当代比较小 说”等课程。哪怕是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地国立北京大学,也是一直到 1931 年秋 天,才有了“新文艺试作”的新文学课程。为何燕京大学能如此迅速地将新文学 纳入国文系文学教育体系,却又在 1925 年又取消了“现代文学部”的说法?这 就涉及到了燕京大学国文系的课程体系的创建问题。只有在燕京大学国文系的文 学教育的大框架下去看待燕大的新文学教育,我们才能更客观、更公正地理解这 其中的缘由。 由此笔者将目光转向了燕京大学国文系 1919-1937年间的文学教育。谈及燕 京大学国文系的文学教育问题,我们必然要涉及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问题。燕京 大学国文部在设立“现代文学部”时,燕大校方对“新文学”持一个支持和鼓励 的态度。那么 1925 年取消“现代文学部”是否表明燕大在“新文学”和“古典 文学”之间发生了动摇?是什么导致了这种转变?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燕京大学 的古典文学教育。在新文学教育和古典文学教育的对比中去理解燕京大学的选择。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来源于西方,是对西方大学教育体制的移植和模仿。除了 新旧问题,“文学教育”体系的创建还要考虑中西问题。中西问题,一方面是中 国文学和西方文学之间的问题,因为燕大还设有西语系,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的 问题笔者将不过多涉及;另一方面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问题,既包括中国的 教育方式和西方的教育方式之间的问题,如课程设置、学生管理、论文写作,也 1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包括中国学术研究范式和西方现代学术研究范式之间的问题。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校长司徒雷登的倡导下,燕京大学国文系 在1919-1937年间的确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活动。 1922 年,在校长司徒雷登的邀请下,周作人从北京大学来到燕京大学,任职 现代文学部主任。在周作人担任现代文学部主任的这段时间内,燕大国文系展开 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增设了许多新文学课程,如文学概论、日本文学史等,极大 地丰富了燕大国文系的课程设置; 1924 年,洪业自美回国,任职文理科科长。洪业任职后,辞退了原有的不合 格的教师并聘请了一批资历高深的教授,同时改革学生管理制度,意图快刀斩乱 麻地提升燕大的学术水准; 1928 年,在司徒雷登等人的努力下,燕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建立哈佛燕 京学社,从而得到了美国霍尔遗产基金的支持,解决了此后较长时间内燕京大学 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此背景下,燕京大学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学课程体系、改良 了图书馆建设、创立了引得编纂处,使得燕大一跃成为可与国立北京大学比肩的 一流学府。 因此,本文将以燕京大学国文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设置、师资力量、 校园刊物等内容的梳理,再现燕大国文系课程体系的创建过程,结合燕京大学特 殊的基督教大学背景探究 1919-1937 年间燕京大学国文系文学教育与“新文学” “新学术”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意义 1999 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发表《现当代文学与大学教育关系的历史考 察》一文,首次提出从教育的视角去研究现当代文学。随后陈平原教授发表了《新 文学与新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该文通过对民国时期国立北京大 学中文系的文学教育的研究,探究新文学是如何学院化的。由此学界掀起了民国 大学中文系“文学教育”研究热潮,其中既有对民国时期大学中文系教育体制的 研究,也有对大学“文学教育”与五四新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 对象大都是民国时期国立大学,而较少涉及基督教大学。 而笔者认为民国时期的基督教大学的文学教育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国立大学 2

See more

The list of books you might like

Most books are stored in the elastic cloud where traffic is expensive.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a limit on daily download.